一、加工精度與加工誤差
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實際幾何參數(尺寸、形狀和位置)與理想幾何參數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一般機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圖上給定的,其包括:
1) 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實際尺寸與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
2) 零件的形狀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實際形狀與零件理想形狀相符的程度。
3) 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實際位置與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
2、獲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 試切法:即試切--測量--再試切--直至測量結果達到圖紙給定要求的方法。
2) 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應尺寸來保證加工表面的尺寸。
3) 調整法:按零件規定的尺寸預先調整好刀具與工件的相對位置來保證加工表面尺寸的方法。
3、加工誤差:實際加工不可能做得與理想零件完全一致,總會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工后的實際幾何參數對理想幾何參數的偏離程度,稱為加工誤差。加工誤差的大小表示了加工精度的高低。生產實際中用控制加工誤差的方法來保證加工精度。
4、 誤差的敏感方向: 加工誤差對加工精度影響最大的方向,為誤差的敏感方向。 例如:車削外圓柱面,加工誤差敏感方向為外圓的直徑方向。(見圖7.2)
二、加工經濟精度
由于在加工過程中有很多因素影響加工精度,所以同一種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條件下所能達到的精度是不同的。任何一種加工方法,只要精心操作,細心調整,并選用合適的切削參數進行加工,都能使加工精度得到較大的提高,但這樣會降低生產率,增加加工成本。加工誤差δ與加工成本C成反比關系。某種加工方法的加工經濟精度不應理解為某一個確定值,而應理解為一個范圍,在這個范圍內都可以說是經濟的。
三、研究機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和統計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通過分析、計算或實驗、測試等方法,研究某一確定因素對加工精度的影響。一般不考慮其它因素的同時作用,主要是分析各項誤差單獨的變化規律;
統計分析法: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對生產中一批工件的實測結果進行數據處理,用以控制工藝過程的正常進行。主要是研究各項誤差綜合的變化規律,只適合于大批、大量的生產條件。
四、原始誤差
由機床、夾具、刀具和工件組成的機械加工工藝系統(簡稱工藝系統)會有各種各樣的誤差產生,這些誤差在各種不同的具體工作條件下都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或擴大、或縮小)反映為工件的加工誤差。
工藝系統中凡是能直接引起加工誤差的因素都稱為原始誤差。工藝系統的原始誤差主要有:
1、加工前的誤差(原理誤差、調整誤差、工藝系統的幾何誤差、定位誤差)
2、加工過程中的誤差(工藝系統的受力變形引起的加工誤差、工藝系統的受熱變形引起的加工誤差)
3、加工后的誤差(工件內應力重新分布引起的變形以及、測量誤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