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訂工藝路線是設計工藝規程最為關鍵的一步,需順序完成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選擇定位基準
前面已經敘述。
2、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
(1)各種加工方法的經濟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不同的加工方法如車、磨、刨、銑、鉆、鏜等,其用選各不相同,所能達到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也大不一樣。即使是同一種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加工條件下所得到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也大不一樣,這是因為在加工過程中,將有各種因素對精度和粗糙度產生影響,如工人的技術水平、切削用量、刀具的刃磨質量、機床的調整質量等等。
某種加工方法的經濟加工精度:是指在正常的工作條件下(包括完好的機床設備、必要的工藝裝備、標準的工人技術等級、標準的耗用時間和生產費用)所能達到的加工精度。
(加工成本與加工精度的關系見圖5.11)(各種加工方法所能達到的經濟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可查《金屬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
(2)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的選擇
1)根據加工表面的技術要求,確定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這種方案必須在保證零件達到圖紙要求方面是穩定而可靠的,并在生產率和加工成本方面是最經濟合理的。(表5.7、表5.8、表5.9分別為外圓表面、內孔表面和平面加工方案及其經濟精度)
2)要考慮被加工材料的性質;
例如,淬火鋼用磨削的方法加工;而有色金屬則磨削困難,,一般采用金剛鏜或高速精密車削的方法進行精加工。
3)要考慮生產綱領,即考慮生產率和經濟性問題。
如:大批大量生產應選用高效率的加工方法,采用專用設備。例如,平面和孔可用拉削加工,軸類零件可采用半自動液壓仿型車床加工,盤類或套類零件可用單能車床加工等。
4)應考慮本廠的現有設備和生產條件: 即充分利用本廠現有設備和工藝裝備。
在選擇加工方法時,首先根據零件主要表面的技術要求和工廠具體條件,先選定它的最終工序方法,然后再逐一選定該表面各有關前導工序的加工方法。
具體實例
例如,加工一個精度等級為IT6、表面粗糙度Ra為0.2μm的鋼質外圓表面,其最終工序選用精磨,則其前導工序可分別選為粗車、半精車和粗磨。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案和加工工序選定之后,再選定次要表面的加工方案和加工工序。
小結:具有一定技術要求的加工表面,一般都不是只通過一次加工就能達到圖紙要求的,對于精密零件的主要表面,往往要通過多次加工才能逐步達。
3、機床設備與工藝裝備的選擇
(1)機床設備和工藝裝備的選擇
1、所選機床設備的尺寸規格應與工件的形體尺寸相適應;
2、精度等級應與本工序加工要求相適應;
3、電機功率應與本工序加工所需功率相適應;
4、機床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和生產效率應與工件生產類型相適應。
(2)工藝裝備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生產效率和制造成本,應根據不同情況適當選擇。
1、在中小批生產條件下,應首先考慮選用通用工藝裝備(包括夾具、刀具、量具和輔具);
2、在大批大量生產中,可根據加工要求設計制造專用工藝裝備。
(3)機床設備和工藝裝備的選擇不僅要考慮設備投資的當前效益,還要考慮產品改型及轉產的可能性,應使其具有足夠的柔性。
4、加工階段的劃分
1)根據零件的技術要求劃分加工階段。 分以下幾個階段:
粗加工階段 在此階段主要是盡量切除大部分余量,主要考慮生產率。
半精加工階段 在此階段主要是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準備,并完成次要表面的終加工(鉆孔、攻絲、銑鍵槽等)。
精加工階段 在此階段主要是保證各主要表面達到圖紙要求,主要任務是保證加工質量。
光整加工階段 在此階段主要是為了獲得高質量的主要表面和尺寸精度。
2)將零件的加工過程劃分為加工階段的主要目的是:)
(1) 保證零件加工質量(因為工件有內應力變形、熱變形和受力變形,精度、表面質量只能逐步提高,);
(2) 有利于及早發現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時處理;
(3) 有利于合理利用機床設備。
(4) 便于穿插熱處理工序:穿插熱處理工序必須將加工過程劃分成幾個階段,否則很難充分發揮熱處理的效果。
此外,將工件加工劃分為幾個階段,還有利于保護精加工過的表面少受磕碰損壞。
5、工序的劃分
工序集中原則 | 按工序集中原則組織工藝過程,就是使每個工序所包括的加工內容盡量多些,將許多工序組成一個集中工序。 最大限度的工序集中,就是在一個工序內完成工件所有表面的加工。 | 采用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按工序集中原則組織工藝過程,生產適應性反而好,轉產相對容易,雖然設備的一次性投資較高,但由于有足夠的柔性,仍然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 |
工序分散原則 | 按工序分散原則組織工藝過程,就是使每個工序所包括的加工內容盡量少些。 最大限度的工序分散就是每個工序只包括一個簡單工步。 | 傳統的流水線、自動線生產基本是按工序分散原則組織工藝過程的,這種組織方式可以實現高生產率生產,但對產品改型的適應性較差,轉產比較困難。 |
6、工序順序的安排
1)機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則
1)先基準面后其它表面 先把基準面加工出來,再以基準面定位來加工其它表面,以保證加工質量。
2)先粗加工后精加工 即粗加工在前,精加工在后,粗精分開。
3)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 如主要表面是指裝配表面、工作表面,次要表面是指鍵糟、聯接用的光孔等。
4)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平面輪廓尺寸較大,平面定位安裝穩定,通常均以平面定位來加工孔。
2)熱處理工序及表面處理工序的安排
根據熱處理的目的,安排熱處理在加工過程中的位置。
1)退火 : 將鋼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保溫一段時間,隨后由爐中緩慢冷卻的一種熱處理工序。 其作用是:消除內應力,提高強度和韌性,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應用: 高碳鋼采用退火,以降低硬度; 放在粗加工前,毛坯制造出來以后。
2)正火: 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溫一段時間后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冷卻的一種熱處理工 序。 注:加熱到的一定的溫度,其與鋼的含C量有關,一般低于固相線200度左右。 其作用是:提高鋼的強度和硬度,使工件具有合適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應用: 低碳鋼采用正火,以提高硬度。放在粗加工前,毛坯制造出來以后。
3)回火: 將淬火后的鋼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后置于空氣或水中冷卻的一種熱處理的方法。 其作用是:穩定組織、消除內應力、降低脆性。
4)調質處理(淬火后再高溫回火): 其作用:是獲得細致均勻的組織,提高零件的綜合機械性能。 應用:安排在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常用于中碳鋼和合金鋼。
5)時效處理: 其作用:是消除毛坯制造和機械加工中產生的內應力。 應用:一般安排在毛坯制造出來和粗加工后。常用于大而復雜的鑄件。
6)淬火: 將鋼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后在冷卻介質中迅速冷卻,以獲得高硬度組織的一種熱處理工藝。 其作用是:提高零件的硬度。 應用:一般安排在磨削前。
7)滲碳處理: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可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前或之后進行。
8)為提高工件表面耐磨性、耐蝕性安排的熱處理工序以及以裝飾為目的而安排的熱處理工序,例如鍍鉻、鍍鋅、發蘭等,一般都安排在工藝過程最后階段進行
3)檢驗工序的安排
為保證零件制造質量,防止產生廢品,需在下列場合安排檢驗工序: 1)粗加工全部結束之后;2)送往外車間加工的前后;3)工時較長和重要工序的前后;4)最終加工之后。 除了安排幾何尺寸檢驗工序之外,有的零件還要安排探傷、密封、稱重、平衡等檢驗工序。
4)其它工序的安排
1)零件表層或內腔的毛刺對機器裝配質量影響甚大,切削加工之后,應安排去毛刺工序。2)零件在進入裝配之前,一般都應安排清洗工序。工件內孔、箱體內腔易存留切屑,研磨、珩磨等光整加工工序之后,微小磨粒易附著在工件表面上,要注意清洗。3)在用磁力夾緊工件的工序之后,要安排去磁工序,不讓帶有剩磁的工件進入裝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