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留面積 車削加工與銑削加工殘留面積的分析略有不同。
積屑瘤與鱗刺 切削過程中,若形成積屑瘤,由于積屑瘤可替代切削刃,同時積屑瘤存在生長的不穩定性,甚至脫落的積屑瘤碎片會殘留鑲嵌在已加工表面,使得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增大,甚至出現明顯的犁溝現象。另外,若生成鱗刺,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會明顯增大,甚至可增大2~4級。因此,積屑瘤和鱗刺均會對已加工表面質量產生影響。
振紋 切削過程中由于外界周期變化的作用力(如機床電動機、齒輪、帶輪、回轉軸離合器等回轉部件的不平衡作用力;工件材質不均勻;斷續切削和形成崩碎切屑時的沖擊作用等)可能形成強迫振動。另外,由于工藝系統剛度不足,切削力變換等有可能形成自激振動,甚至出現共振。振動的結果是已加工表面可能出現振紋如圖所示。
其他因素 如脆性材料切削以崩碎切屑為主,刀尖處剪切滑移的方向是深入工件材料,且由于脆性材料,如鑄鐵等,其崩碎的裂紋方向通常可能深人已加工表面,如圖所示,造成表面質量下降。相反,塑性材料切削時,由于刀具切削刃及后面的擠壓與摩擦,使已加工表面材料發生塑性變形而使殘留面積擠歪或向上隆起,使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如圖所示。另外,刀具損嚴重、崩刃和破損等均會使表面粗糙度值明顯增加。